今天特別訪問到二月考上PMP證照的台北班學員高鈺萍,請他/她來分享準備PMP證照考試心得與相關經驗。以下為高鈺萍的背景介紹與訪問摘要:
姓 名:高鈺萍任職公司:<未公開> 課程名稱:PMP 2011年11月12日台北週六班學習狀況:結業,已於2012年2月考取PMP證照
Q:首先恭喜您考取PMP證照,請分享一下這段時間您的PMP讀書計畫。A:主要依照創新所規劃的讀書計畫,來安排時程,尤其課程結束後,更是要勤奮督促自己不能怠惰,重讀講義以及知識+,再到前測場及模擬場反覆練習。每次做完測驗需要檢討,除了答錯題之外,也要善加利用”Mark”功能,將自己不太確定的題目標註起來並作檢討。對於不確定的選項,一定要看Tip解說,若還是不了解,一定要勇於提問給老師,以便在發問/老師回答互動過程中,抓出自己的盲點,更加釐清其理論。還有就是,千萬不要去背考題與答案,因為PMI正式考試的題型更靈活,所以一定要真正理解PMP之觀念才去應試。
Q:請分享PMP證照考試技巧?(例如,應考時,有沒有甚麼特別要注意的事?作答的時間分配?電腦系統的操作?題目的難易度?得分技巧?臨場注意事項?)A:按照老師建議,一進考場後,按下開始鍵後的 15分鐘內,就開始默寫公式及重要ITTO項目。情境題很多(特別著重在採購、風險),要徑法計算題反而考得少。穩住自己的心情與答題速度,寧願第一次就看懂題目認真作答,也不要倉促、快速做完全部題目,再回去檢查,相信這樣能減少失誤。遇到中文翻譯得不通順,請務必要看英文原文,再次確認是否正確理解題目所問,以免答錯失掉必拿分,那就太冤枉可惜了。題目跟選項沒有特別刁鑽,仔細理解題目情境,全部200題做完還剩下大約90分鐘的時間,若時間夠,可以出去上個廁所轉換個心情,回來再繼續檢查驗算。
另外,其他前輩也提到,考試當天盡量穿著口袋少的衣服,可減少每次進出場,檢查身上有無夾帶物品的時間。且早點到考場,也能早點進入開始考試。(雖然預約下午場13點開始, 但12點多就能先進考場開始考試)
Q:創新PMP課程兼具理論與實務的教學,不只為考證,也在乎實務應用,這樣的課程內容設計對您在實務工作上及PMP證照考試上是否有幫助?A:講義及系統上面,對考照幫助挺大的,雖然不清楚別家PMP課程的教學方式,但我覺得創新所規劃的課程教材,非常值得嘉許,舉例來說,電子矩陣圖及總複習的ITTO流程圖,頗能幫助理解與記憶。而在課堂上,周老師也分享了她實務上的案例經驗,我想這些經驗分享,會對我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。 (周老師就連過年放大假時,都還會上來幫大家解答呢,可謂全年無休啊,很感謝她的認真與用心。)
Q:創新PMP課程除了講師授課之外,還提供PMIS專案管理資訊系統與PMP模擬題庫系統的雙系統教學,您是如何運用這些服務協助您的PMP學習與PMP證照考試?A:PMIS系統的設計,大致架構與實際運用的專案管理相去不遠,挺容易讓其他比較沒經驗的同學,在課堂上更快進入狀況。而模擬題庫、報考計畫進度、提問留言功能,實在是很用心經營,裡面有許多前輩及老師互動的寶貴知識傳承,讓我能跳脫自己的思考邏輯框框,換個角度思考,真正融會貫通,受益良多。
Q:市場上的PMP培訓單位眾多,請問您當初選擇創新PMP課程的原因,上完課後是否有符合您對PMP課程的期待?您是否願意推薦本課程,為什麼?A:在說明會上聽了周老師的解說,覺得老師在業界的實務經驗豐富,且教學與解答態度都很認真,所以就決定報名了。滿慶幸自己選對老師與課程,收穫不少。
Q:您對創新PMP課程或老師的任何建議?A:1) ITTO電子矩陣,應該是個不錯的輔助工具。So, 若能開放讓非IE瀏覽器使用會更好。2) 在報考計畫區,與老師互動的提問/討論文章,一考完試就未先告知,直接刪除掉,觀感頗差,畢竟在報名課程時強調,此系統能讓學員免費使用半年至一年時間不是嘛?最好能事先告知學員,才不會有權益受損之感覺,謝謝。3) 知識+的內容很多很豐富,若是能像題庫系統一樣,提供”Mark”功能,標註自己比較不熟的文章,而在該單元的索引頁上,列出哪些文章被自己標註過,方便重複溫習。(此法比搜尋關鍵字找文章更好些)
Q:最後,請幫目前正在努力準備PMP考試的學員加油打氣吧!A:務必持之以恆的保持你的讀書計畫,最好能每天抽點時間閱讀,午休時間也開個網頁,多熟讀知識+文章吧。報名費很貴的,所以請務必確認自己準備充足,再去應試囉,加油。
謝謝您的建議,回覆如下:
台北場:每週四晚上7:30至8:30 地點:創新未來教室 (106台北市大安區瑞安街61巷1弄1號2樓) 填寫台北場說明會報名表 新竹場、台中場: 週一至週五歡迎來電洽詢 (02-66171766)
"PMI, PMP, PMBOK and the PMI Registered Education Provider logo are registered marks of the Project Management Institute, Inc."